查看原文
其他

“做海”没有前途?试试新的打开方式

智渔 智渔
2024-08-04


站在潭门中心渔港码头,看着停靠在港口里大大小小的船只,我想象它们会去多远的海?会捕哪些鱼?看着我出神,五哥打断我,“做海是没有前途的。”五哥称不仅因为“做海”辛苦,而且捕捞的渔获物也在减少。五哥是当地的鱼中,码头贩鱼的中间商。


潭门渔港有着“千年渔港”之称
潭门人自古就前往遥远的南海深处打渔
因此南海在当地有“祖宗海”之称

当地人称打渔为“做海”,现今,随着渔业资源衰退等多层原因,“做海”的人正逐步减少,渔民转产转业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但如何“转”依旧是个难题。“我们渔民离开了海洋,能做什么?”五哥感叹,他更年轻时,也曾随船出海,后上岸做鱼中至今。


从潭门港往外看,只见远处的破浪带泛起阵阵白涛,而近岸却平静如湖。对此,五哥解释,因远处珊瑚礁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对海浪进行阻挡。恰是这片海域的该项特点,为开展近海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离岸约两海里外

海床有一个显著的抬升,减少了潮水的动能

“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这是近年来海南省政府引导渔民转产转业的方向。往岸上走,以发展工厂化养殖为主;往深海走,即推进深远海养殖、捕捞等。相比于往岸上走和往深海走对技术、资金等方面的要求,往休闲渔业走门槛更低,同时,传统渔民在这其中也能继续依海吃海,发挥原有技能。

2019年,包括五哥在内的12名潭门渔民成立了琼海潭门无所归止渔民专业合作社,林哥是其中的带头人。他们在潭门镇排港村向政府拍下一片海域,建成潜捕赶海体验基地,开展海上观光、海钓、沙滩娱乐等多个项目,尝试休闲渔业转型。休闲渔业将渔业与旅游结合,减少生产性捕捞,从而缓解海洋的压力。而这与智渔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样不谋而合。


潜捕赶海体验基地于2021年5月正式对外营业
合作社还利用小船开展休闲渔业试点项目

然而,在过往的调研与走访中,我们发现,在海南本地真正做出休闲渔业实践行动的民间力量很少🔗。休闲渔业虽已全国开花,但在海南还只是零星尝试,休闲渔业怎么做?并无现成的经验可复制,而一些外界比如企业参与的方式,又不能很好地符合当地特点,很多渔民仍持观望态度。


因此林哥带领的、以中小型渔民为主体开展的休闲渔业,具有更广泛的示范意义。就像林哥所说,如果休闲渔业不是以渔民为主体,那只是一个纯粹的旅游项目。现今合作社共12人,均来自潭门各村落,身份都与渔业有关,“打渔的、卖鱼的、收鱼的都有。”林哥介绍。


2019年9月《海南省休闲渔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发布,提出至2025年,海南将建立起集吃、住、行、游、教、购于一体的休闲渔业产业链布局。同时,包括潭门在内的多个区域成为休闲渔业试点。


非休渔期一艘小船从潭门港驶出

准备去外海作业

从2019年到现在,合作社也作出了不少尝试。他们将过往的传统经验迁移至旅游项目设计中,让游客体验潭门渔业的特色。比如潜捕是潭门渔民的独特本领,不带氧气瓶,靠口含一条长长的氧气管下潜至20-30米的海底,在2到3分钟内完成捕捞作业。如今,在潜捕赶海体验基地,普通游客经他们培训,也可以以潜捕的方式捕捞浅滩上的贝类。


在合作社所拍下的海域

游客也可以进行潜捕体验

而在尝试中,他们也遇到不少障碍潭门近海浅滩现有的贝类资源不足以支撑赶海体验项目,于是合作社曾在所拍下海域的浅滩上,投放不少贝、螺类以期丰富赶海资源,但因缺乏科学规划,效果并不理想。“放了一些塔螺、蜘蛛螺,结果螺死了。”林哥自嘲道。去年10月,智渔联合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总干事刘毅博士对附近海域进行调查,寻找到适合当地生长的原生贝类,“这种野外环境,一定要杜绝外来种,应尽可能采用海南岛或周边海域的本地种源。”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刘博士强调。合作社也采纳了该项建议并采购原生贝类,现已完成底播🔗


合作社正撒播适合当地生长的原生贝类

在与合作社的持续接触中,我们常被合作社社员本身的智慧与对渔业的洞察所震撼,相互建立的信任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基础。今年3月,智渔正式获得由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海洋环保资助项目 “为海行动”为期一年的支持,将以社区参与的工作手法,与琼海潭门当地渔民合作社共创基于本土生态和文化的休闲渔业模式


“我们这些人打渔很厉害的,但要跟游客讲好当地的故事和渔业知识却很难。”但潭门渔业恰恰有很多好故事可讲,许哥同林哥一样,也曾是下南海的渔民,现今主要在基地负责一些日常事务。询问起他曾经的作业经历,他总能滔滔不绝。“这些都在我们脑子里,但怎么跟游客介绍就不知道了。”


而这些事情刚好是智渔可以协助合作社解决的。因此,在该项目设计中,我们重点通过社区参与的手法,挖掘潭门渔业特色,引导他们将传统渔业认知中对生态友好的部分提炼出来,并设计到后续的生态旅游产品之中。同时也将持续对底播贝类提供技术支持,优化生态赶海体验等。在这个过程中,也将协助合作社成员开展生态导览、协作方面的能力建设。


“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而是希望大家能共同看到这片海的价值,保护好它,它才会更大地给我们回报。”谈及对未来的期待,林哥如此说道。而这同样是智渔的愿景,“年年有渔”不只是美好想象,而要靠一步步一个脚印去实践,如今我们与潭门无所归止渔民专业合作社共同迈出了这一步。


项目简介

与潭门渔民合作社共创基于本土生态和文化的休闲渔业模式(简称“潭门休闲渔业模式探索”)于2022年3月正式启动,本项目将与潭门渔民合作社共同开展休闲渔业实践工作。通过识别社区需求、以社区参与的工作手法挖掘社区文化及生态资源、开展可持续底播、生态导览等活动,以期找到一条适合当地渔民本土化、可持续的休闲渔业路径,从而促进渔业社区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其他渔民的转产转业提供经验,也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可落地的参考意见。






           


作 者
 夏 丹


前记者、新岛民现在满脑子都是渔





hi~ 还有你想看的








END转载声明

本文由智渔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作  者丨夏   丹摄  影丨陶   兴

排  版丨易凤婷


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智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